大家好,因為自己的私事忙碌了一陣子,消失了幾個月,關掉社群通知讓自己專注在當下的事,直到今早接到消息,看到一篇關於抄襲的言論。
接到消息的當下一定是難過、緊張,心頭被重重得刺了一下(畢竟網路留言不可避免帶刺),過了好幾分鐘,知道自己得先好好檢視自己,找到解決方式,再陳述事實。在面對生命來去的這幾日,阿母前天說這輩子要過得心安,所以明白自己要用什麼心態第一次處理這樣的事。
首先,創作過程我找了大量的圖片,Steve的畫也是我參考的reference之一。我製作的流程先寫下我和北捷討論過的重要元素:「帶小豬散步、春暖花開、賞花、春天、台北、長者、自然景點」,開始找ref的時候下了metro的字,看到這張畫我興起從象山看101的景色(以前也畫過幾次象山視角),對於我們的標題「出去走走」可以是遠離都市的郊區接近大自然,要能夠看得見城市但身處在樹林中,要有台北的意象(101和松山機場)也要有長者「探索」的感覺,所以這樣的場景出現在我腦海,場景就先大致浮現了。前景因應花季要有台北市花杜鵑,中景要有樹叢跟其他5種花卉,花卉在配色的過程中為了避免雜亂,加入、去除又調色了很多次,最後保留大量樹叢。松鼠是大安森林公園常出現的,花朵是參考圖鑑,樹叢的部分是自己畫的樹木和以前畫的各種葉形。四周從遠到近的樹叢在彩稿階段來回調了數十次,過了草稿構想階段後也沒再看ref的畫作,我自己明白看過太多次會留下太強的印象,影子也會太強,所以仔細地避免。
接著是人物的部分,去年製作「出去走走」的案子時畫了第一款長者,參考了照片中的兩位人物,今年繪製的時候,希望嘗試另一種人物畫法,所以在草稿構圖階段我同樣看了Steve這幅給我場景靈感的人物,我想是這地方該檢討的,即使我想學習不同人物畫法,也不該描繪相同的戽斗(長下巴是我這次想學的臉型)、髮型、手勢,即使之後是自己的上色法(草稿階段後就沒再看ref),並學著自己造出阿公的角色,但因為「臉」這樣焦點的人物,一但相似了可能就會讓人說「啊!一樣」,似乎所有的概念、重新構圖、找資料、和客戶來回討論的創作過程都消失了。
和北捷的討論過程他們都很尊重創作者,不會武斷地給指示,和他們合作如同所有工作一樣緊迫但大家都滿意的完成。我能好好說明整個案子三個月的時間不是複製貼上的草率,我也相信自己是認真在每張畫上,花了幾百個小時發想、調整構圖、人物、植物、細節、顏色和溝通、討論,被指正的錯誤我會永遠記得,面對不好的事總得避免再次發生,所以我想著對自己搜尋資料的過程再更加嚴謹,也許學人物畫法改成先畫完數十遍再自己畫出來,能避免這樣令人傷心的批評。這次的人物其實畫了許多種形象(在摺頁上),不單單一張畫面。
最後,做出比較的人相信也是在同樣領域的工作者,才能從自己的腦海資料庫中找出我的reference。我沒有想說任何負面的話,畢竟陳述事實不是錯。我不知道自己第一次處理這樣的事算不算妥當,但是是安心、誠懇地打完所有的文字,別人的懷疑、猜測、批評、分析,我可能吞下去需要一些時間消化自己的難過,還是謝謝在網路上支持和評論我的人,能相信的人自然會留下。
Peichi